做自己

今天看了新一期的《职来职往》。感受很深。有时候,明明知道当我们一般听别人讲述时往往无法感同身受。这或许就是没有经历的浅显。感受很普通。启示很简单。生活很平凡。只是这么多个普通组合在一起就成了意义的非凡。

其实这一期看见的不是什么多么感悟性比较强的东西。只是看见自己被活生生剥开的血肉,可它不是血淋淋,而是空洞,腹满白霉的内在。那个剥开的人就是自己。强迫性却又不得不。其实有些我知道。我比别人还了解自己。因为我是自己。有时候太懒于去揭示自己内在。片中有个21岁的男生被评价心理年龄16.17岁。我又去作那心理测试,跟上次无异。18岁的我心理年龄28,29之类。间距10年吧。其实明明知道这些东西不靠谱,却还是会去做。明明知道那些温情治愈的绘本治愈不了生活,也没有社科之类专业谨慎,却还是一直待在身边。就像有些东西是自己喜欢的,却不值得或适合带回家的。

 

其实大一上到现在自己慢慢纠正了一个观点,就是喜欢与自己擅长的是有区别的。成功之前要做自己该做的事,成功之后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慢慢回想,这个纠正的过程还是蛮艰辛的。在成长的过程中少不了一些人为自己的修补,有的人中途太累了,就离开,有些人依然继续的愿意修补我,帮助我的成长。总觉得自己比别人成长得太慢。思维,处事,见解,虽然难免会陷入他人的抬举,自身的虚荣。俗话:忠言逆耳。确实。好话虽甜,只是蜜中总带着慢性麻醉,不知道的人往往一麻醉就是一辈子。也害了自己一辈子。很喜欢刘同说的一句话,“人要做到比别人更了解自己,这样你才能在别人骂你丑的时候不难过,因为你知道你没那么丑。同时在别人夸你超有才华的时候不飘走,因为你知道自己究竟值个几斤几两。很多时候,你生气的原因在于,别人指责了你,你以为他们说的可能是对的。”我觉得表达还是要处个得体的标准。这个“得体”还是要把握得了那个度,轻了没效果,重了别人心里难受,反而好心当做驴肝肺。当然这个技术还是需要年龄、经历慢慢去培养的。我有个好友。他爸爸总到处签合同的。总把她带在身边。此人人缘极好。交际虽未游刃有余,但在同龄人中已有一些突显能力。也跟她处过一些时日,发觉她有个特点就是会在附和他人说话中也能多少表达些自己观点。其实我都现在都不知道她对生活有个什么观点。有时候看看古人写的东西难免便觉大智慧也。《易经》、《菜根谭》之类,精华总是需要慢慢悟,慢慢通的。理解力是随着能力慢慢成长的。它跟思想的成长一样。我以前就有个观点:思想的明悟從來不是漸續向上的。它會折返,它會停滯,它會緩行。人生终太短,而我一直認為書籍是修繕提高人最佳的方式。遇一本良德之書,仿若交一位學識淵博之人,賞心悅目。

 

还有一点就是定位要具体、清晰、精准。这很重要。有很多人浑浑噩噩的,当然有时候自己也会这样,就是目标不明确。这几天把下学期要看的书单列出来了。昨天在当当买了其实大部分的书,今天又买了一些东西。看看自己过去的支出饼形图,还是服装方面占了大块。还有就是小钱多,以少积多。今年打算在寒假要一学期要用的东西该买的就买完。我琢磨着那些都是什么神人。上学期间一个人生活费才200.怎么用的。虽然每次家人给的绰绰有余,但还是日子过得紧巴巴。昨天我问他:“我在你眼里失去自我了吗?”他说,"没有,你还是那个,一直遵循着自己心中所想,比绝大多数人获得肆意的女子、或许你自己没有发觉,很多的时候,你都获得让人羡慕."渐渐也就明白有些事情是不能太从心的。别人的羡慕也是在别人眼里。心里的难还是藏在阳光以外。

 

该做的就去做吧。因为有个“该”。这不是失去自我的渐变,而是塑造自我的过程。

 

 


 
评论
© | Powered by LOFTER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