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后

     

       前日走出剧院,小雨纷纷,冒雨找着附近的公交站,哪怕脚不小心踩到水坑脏了裤角也不在意,心里莫名的畅快,像回到好几年前叶正青。

       L不放心我独自回去,遂邀我同住一宿。回去的路上走在夜幕下,一边交换着观后感,一边又吐槽工作各种,我自是喜欢这样的时刻。周围四下安静,跟喜欢的人一起刚做完喜欢的事,哪怕走着也觉空气里弥漫的都是让人愉悦的味道。我想她也应是喜欢刚散场的那场戏。不然也不至刚躺上床还轻言又问我「嗨,你说说你看完有什么想法没。」

       之所以提起L,而没就简单的用「好友」两字就算,我是想谈谈她的,以及两人之间没由来的「舒服」关系是我也想尝试去理理的。对于有人际恐惧症的自己看能否模仿着这种交往模式学会跟更多的人自在的相处,虽然这种「舒服」里面有着好些不可控的因素,哪怕其中一种或许是别人嘴里嚼烂了的「缘」而已。

       L是在我刚毕业进入工作的那个期间才熟络的。这是我的记忆时间。以至有天她跟我说起「其实我在学校时就比较喜欢你的性格,感觉相处后应该可以做很好的朋友,而之前为什么跟你不熟总让我有种说不上来的感觉」时,有些错愕。与L相识源于某个协会,初见便觉此人干练,与不适应严肃场合的自己完全形成对比,后来我匆匆退会,便无圈子交集。第一次听她说起自己爱好文艺,只是写不出来时,我便莫名怔住。而我未曾告诉她关乎她的理科背景,拥有着我自身没有而又欣赏的特质。她也是现今我唯一可以一听上句,便接下句的人,自然而然没有缝隙。

       在刚毕业时,我自热衷于跟前辈同辈联系,谈论工作交流经验,愿能用别人的眼看见我看不到的东西。而L是其中之一,也是后来当我热情减下,却依旧保持一星期一次的频率联系,互相告知对方的成长、心得以及难以明露的女生情怀。遇到不顺时也可抱团安慰。我自是无聊的,在于我更喜欢跟别人谈论的是工作,同行尤甚。可以互相启发,引领成长。而L却从未厌烦,每次兴致勃勃的跟我谈起各种我所未遇到的风景。

       忘了从何开始 ,我便一个人去书店,一个人去景点、一个人看展览。一方面不想别人迁就自己的爱好的同时也不想等待跟谁的时间有了重合才出发。想必因了对未知的蓬勃好奇,看见并体验是怎么回事才是目的,并省了「陪伴」这一步。而这次,只是在微博晒票,偶然被L视见,立马给我电话订了一张价位比我高却离我最近的位置才得以同行。而我之所以说自己冲动,因为在我预想里根本就没有大晚上怎么从汉阳到东西湖这一步。凭着一股脑的喜爱,只为离喜欢的导演更近,应该是前几年才适合做的事情。偶然的偶然成了一段顺其自然。越来越感慨人跟人之间的际遇,你真不知道现在与你紧密或冷淡的人以后会蔓延成什么样的关系。而我也是在过了20岁后,才发现有些人恰恰就是一面缘而已。我从未紧紧抓住任何一段关系,而现今的挚友,都是随着时间,一次一次投机对话的叠加,一次一次相遇还未离别便期待下一次的开始才陪伴至今。没有承诺,没有酸话,只是「有时候想起以后却是想也想不到尽头的感觉。」这也是我多不适应后来速热的人际。你愿来得快,我无谓去得快。师兄说社会本是如此,要适应。而我还在适宜转变。无谓说现实太多现实,人人对金钱的嗅觉总是显得异常灵敏,看一个人对己是否有价值才选择投入时间或精力。可是总有人在你低落时鼓励你,在你得意时静默看你,脸上依是如常的笑意。虽然当初的伙伴同行越往后难免是孤军前行。大家纷纷忙碌各自的生活、情感,都是如此而已。 还好,还好,大不了我还可以讨好自己的爱好,生气也是生一个人的气。
      我不知现在怎么就成了这样的人,渐形这般三观。对不同的看法越来越能接受,对于选择相处的人倒是苛责些许。也不知是好是坏,只是一直在处理内自的矛盾,寻求和解。一直以来都觉「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是件重要的事情。就像林早年曾给好友的信中所写「它让你做对很多决定——一条心」。我自是羡慕那些对自我有深刻认识,做事果敢的人。不像已般犹犹豫豫,拖泥带水,走得曲曲折折。有时候甚至还未辨清矛盾到底产生为何。我自是怕对人有期待,若不熟轻易失去联系或故意遭对方反感,这样期待不会转变成依赖。而依赖若不得时极易暗自难受的。看,多纠结的人。小时,以为练好字可以讨父亲喜欢,这些年来却未等来一句称赞。上高中后,因了喜欢的女生去模仿对方常看作家的文风,到后来她也看不见。没给的,已经不再需要,只是早已失去意义。工作后,感觉不考CPA,就否定自己的存在,却看着曾经的信誓旦旦都随风散。去做的改变哪些是为了别人的指标,还是为了自己已分不清。在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的年龄,都是以排掉哪些是「不喜欢」来缩小范围。而我喜欢成长的一点之一就是它让你自己渐渐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以前看见那人沾上「文艺」的标签就想去靠近,后来发现除去各种形容人的褒义词,还是觉得人跟人在一起首要是为了快乐。这也是我越来越喜欢逗比的原因。曾在微博上看见个段子,顿觉说出心声。「文艺青年千万别找文艺青年,要找接地气的逗比,这叫互补,他懂不懂你的情怀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尊重你的情怀,然后让你踏实落地」。才华横溢固然欢喜,而生活相处又是另一方面的事情。总是尽量把人分得特别清楚,跟特定的人只谈特定的话题,吃喝玩乐或书本电影或财务工作。这样不至冷场。 而在L面前,自觉我可以摊开自己几面的。真是荣幸遇见。以后,若能遇见位明亮之人,不紧张不矜持,做得更像自己,就是幸运。反之,随缘。
       这大半年来,是给我刺激较多的阶段。一方面是工作给我感受颇多。一方面是身边好友渐成人妻。前者还尚待总结,倒是跟着前辈真的学到不少,自是肯定工作给人的锻炼是塑造自身不可或缺的方式之一,哪怕心烦也相伴。后者给我还是波动略大。调侃一句就是自己活都还没活明白,同年龄的朋友孩子都拿了旅游券来到地球。或许自身还是成长过慢,后知后觉尚多。倒是这方面林给我的启发不少。他写「女性在十字路口,尤其职业妇女——没有了“职业”(事业)。岂不就像“离婚”?于是“婚姻”更重要了——有时我会这样说风凉话:庆幸自己不是女人,午夜梦回,不会独自沉吟:“还是结婚生子了事。”因为相夫教子,不是每个(女)人都会的。二训练班并不适宜开在组织了家庭之后。我觉得一个人应该在自己成熟之后才结婚生子,而不是本末倒置,试图以这个责任来催谷自己成熟。因为牵涉太多别人的生命,倒不如对自己要求再多一点——“自己”就是“事业”。要磨剑,先磨自己。由告诉自己“力气犹存”开始。」算是我的「迷信」来稍稍心稳的度过这几年吧。而某次讲座中,他又提出父母让子女成婚,其实暗示就是你该做大人了。该脱离被宠的状态。给自己多了些认识吧。 今年到现在没看一本书,越加感觉自身贫乏。

       这么多年,之所以每过一段时间就用文字成章,或许这样才能知道自己是怎么变化的吧。怕有天猛然觉醒,变成自己都不认识的人才是痛苦。回不去的过去,看不见的未来,把握不了的现在,永远都是小学最开心呀。

  


 
评论(1)
热度(1)
© | Powered by LOFTER
上一篇 下一篇